(續上篇)
路線3:臺博鐵道部→撫臺街洋樓→臺北北門郵局→峰圃茶莊→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記憶倉庫
女主角阿菊的生活環境, 阿菊是營造商的女兒, 鐵道部是爸爸營造公司幫忙建的
還要幫爸爸跑腿去高石組/ 峰圃茶莊/ 大阪商船株式會社台北支店/三井倉庫辦事
跑腿之於去北門郵局寄出男主角告白信的內容答覆
(1) 臺博鐵道部:
鐵道部。1918年5月鐵道部廳舍第一期完工。鐵道部廳舍為磚木構造,外廊樓板採用鐵軌混凝土構造
室內多處天花板及牆面以灰泥雕塑裝飾,並採用臺灣少見的橢圓形天花板
食堂。由「職員食堂」與「經理課會計係辦公室」兩棟建築組合而成
職員食堂建於1932年,為木造二層洋式建築, 以樓梯與走廊連接廳舍及食堂
食堂屋頂金屬托架做工精緻,屋身木料多為二度使用其他拆卸建築的再生木材
室內天花板及屋樑外表採用英式工法拉毛質感,一樓外牆使用拼接式德式雨淋板為其特色
八角樓男廁。建於1919年,為磚造一層樓歷史主義風格建築,因職員以男性為主,因此只設置男廁
現在整個鐵道博物館園區變成台鐵的各種文物展覽介紹, 也有一些互動設施, 對小朋友來講應該算有趣
但我主要是來看建築的
(2)撫臺街洋樓: 1910年落成後,最初作為日本營造商高石組的事務所
後陸續作為酒商店鋪、報社等,今為攝影展覽場所
仿歐洲文藝復興式樣建築,採用木石混合構造
一樓為唭英里岸石條疊砌,構成古典式四柱三間石造拱廊騎樓
拱圈與拱圈交接處設置觀音山石之柱帽石構件,作為承接石柱構造
騎樓保有木材拼組而成菱形幾何圖案的天花板
二樓及屋架均為木造,覆以馬薩式屋頂,屋頂開三扇老虎窗,使立面有變化且可通風
內牆以石灰粉刷,天花板原本是印花鐵皮天花,2000年火災修復後改用檜木
(3)臺北北門郵局:其歷史可追溯至1895年成立的第二野戰郵便局
二樓是郵票主題展, 阿菊來這邊寄出要給男主角的回信
(4)峰圃茶莊:百年茶店峰圃茶莊, 從1883年創立至今,五星級飯店及觀光客愛店, 也有賣一般的手搖飲喔!
阿菊來這邊買茶葉的~
立面裝飾材料以磚及水泥為主,柱子尚有精美的石雕紋路
窗楣線與窗台線中間有以洗石子為主要材料的橫帶型水泥裝飾為特色,設計為一樓店鋪裝置招牌使用
另一特色為開口成長條形窗,刻有精美線腳,木製窗框
現在看到資料才發現我只顧著買杯搖搖卻忘記拍到建築外觀.....
(5)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原大阪商船株式會社台北支店
大阪商船株式會社為日本知名大型船商公司
1896年由臺灣總督府補助,受命行駛基隆神戶線、基隆那霸線與高雄橫濱線等航線
臺北支店興建於1937年,由日本知名建築師渡邊節設計,為二次大戰戰爭總動員前的最後一批鋼筋混凝土構造建築
屬於現代主義風格,且三角窗樓頂設有興亞式建築風格的塔樓, 現為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
內部就是把空間轉換成攝影展, 有一兩個小房間展出大阪商船株式會社的文物
(6)臺北記憶倉庫:三井倉庫
三井倉庫全名為「舊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北門倉庫」
為興建於日治時期約1913-1914年間的紅磚造二層建築,是臺灣日前少數保有三井集團菱形商標的歷史建築物
1914-1920年間,三井集團與廣通運輸社簽訂合作關係,三井倉庫作為廣通運輸社存放三井物產貨品的倉庫使用
直到1935年,因倉庫損壞嚴重,因此著手進行翻修,完工後則轉由日東商船組使用
戰後,倉庫轉交由臺灣省物資局管理,並於2002年轉移給臺灣鐵路管理局接管
現在作為展覽空間, 紅磚很顯眼好拍呢~
(待續)